古建筑设计庆德工作室讲解抗震


古建筑设计庆德工作室讲解抗震

故宫建筑模型在强震模拟中岿然不倒四合院设计庆德工作室播放受到许多居民的收看。故宫大式古建筑模型,在经受了10.1级地震之后魏然不到重大的考验。中国故宫大式古建筑的设计建造中充分考虑了抗震的需求,采用了多项隔震技术。所谓建筑隔震,就是在建筑基础部位安放可运动装置;地震发生时,通过装置的运动来耗散、吸收部分地震能量,并错开地震波的频率,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的损害。比如建筑的柱根并非插入地底下,而是平摆浮搁在柱顶石上。地震作用下,柱根在柱顶石上往复运动,产生摩擦滑移隔震效果。故宫古建筑的梁与柱采用榫卯节点形式连接,梁端做成榫头形式,插入柱顶预留的卯口中。地震作用下,榫头与卯口之间反复开合转动,并产生小量拔榫。拔榫即榫头从卯口拔出,但不是脱榫,榫头始终搭在卯口位置。这种相对转动也是摩擦减震、隔震机理的体现。

    柱顶之上为斗拱。斗拱由坐、拱、翘、升等小尺寸构架由下至上层层叠加而成。地震作用下,这些细小构件之间相互挤压、错动,可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并能够延长建筑的晃动周期,产生隔震效果。地震结束后,这些小构件基本能恢复到初始位置,并保持完好。此外,厚重的屋顶犹如一个胖子,在外力作用下晃晃悠悠的往复摇摆,但始终保持稳定不倒,起到了很好的隔震效果。

四合院庆德工作室谈故宫抗震的秘密

    四合院设计庆德工作室统计,自紫禁城建成以来,故宫古建筑经受了大大小小至少222次地震的考验,其中不乏像1679年北京平谷发生的8.0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故宫古建筑之所以能抵御非常罕见的地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这些古建筑在历朝历代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保养。在古代,皇帝每年都会安排大量经费用于紫禁城建筑的修缮,并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修缮工作。如明代为工部营缮清吏司,清代为内务府营造司。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先后成立古建部、工程管理处、修缮技艺部来对故宫古建筑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缮。

    建筑就像人一样,具有生命属性,时间长了,难免老化并出现各种病害,如开裂、拔榫、变形、糟朽等。只有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它们进行维护保养,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才能使它们抵御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实现延年益寿。

四合院设计庆德工作室设计资料日记

     秦朝以前各国都有自己的度量衡,尺寸不统一。秦朝建立以后统一度量衡。代沿袭朝度量衡度。但新莽时,一百粒粟子挨个排成一列,其长度为一尺,合折今尺23厘米,相当于现在的六寸九分。

一、历代尺寸: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若是人高约一丈(就是等于1.7米左右的身高,在商代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时一尺约23.1cm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约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时,木工一尺合今32cm

    此外,即便在统一时代,还有营造尺营造尺库平制是在吸收各朝代度量衡制度的基础上,于清朝康熙时期完善形成的。即以100 粒黍子纵向排列的长度定为营造尺,为度的标准;一营造尺等于32厘米。

二、有关故宫抗震的秘密

    最近,故宫建筑模型在强震模拟中岿然不倒在微博视频播放受到广大民众的收看,在微博上火了起来。故宫大式古建筑模型,在经受了10.1级地震之后魏然不到重大的考验。中国故宫大式古建筑的设计建造中充分考虑了抗震的需求,采用了多项隔震技术。所谓建筑隔震,就是在建筑基础部位安放可运动装置;地震发生时,通过装置的运动来耗散、吸收部分地震能量,并错开地震波的频率,从而减轻地震对建筑的损害。比如建筑的柱根并非插入地底下,而是平摆浮搁在柱顶石上。地震作用下,柱根在柱顶石上往复运动,产生摩擦滑移隔震效果。故宫古建筑的梁与柱采用榫卯节点形式连接,梁端做成榫头形式,插入柱顶预留的卯口中。地震作用下,榫头与卯口之间反复开合转动,并产生小量拔榫。拔榫即榫头从卯口拔出,但不是脱榫,榫头始终搭在卯口位置。这种相对转动也是摩擦减震、隔震机理的体现。

    柱顶之上为斗拱。斗拱由坐、拱、翘、升等小尺寸构架由下至上层层叠加而成。地震作用下,这些细小构件之间相互挤压、错动,可耗散大量地震能量,并能够延长建筑的晃动周期,产生隔震效果。地震结束后,这些小构件基本能恢复到初始位置,并保持完好。此外,厚重的屋顶犹如一个胖子,在外力作用下晃晃悠悠的往复摇摆,但始终保持稳定不倒,起到了很好的隔震效果。

再谈故宫抗震的秘密

    据统计,自紫禁城建成以来,故宫古建筑经受了大大小小至少222次地震的考验,其中不乏像1679年北京平谷发生的8.0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发生的7.8级大地震。故宫古建筑之所以能抵御非常罕见的地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这些古建筑在历朝历代得到了很好的维护保养。在古代,皇帝每年都会安排大量经费用于紫禁城建筑的修缮,并有专门的部门负责修缮工作。如明代为工部营缮清吏司,清代为内务府营造司。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先后成立古建部、工程管理处、修缮技艺部来对故宫古建筑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缮。

    建筑就像人一样,具有生命属性,时间长了,难免老化并出现各种病害,如开裂、拔榫、变形、糟朽等。只有及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对它们进行维护保养,并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才能使它们抵御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自然灾害,实现延年益寿。

三、明清式举架与宋式举折的区别

   1举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面为一凹曲面。屋面上这种曲面曲度的做法在清代叫做举架,宋代叫举折。举架的基本原则是使屋面越向上越陡。其基本方法是调整各层瓜柱的高度。

    由举架形成的曲面,使屋面更利于排水和檐下采光。这种做法使中国古代建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一)举架的做法

    举架的做法均以步架为比例。举架的急缓以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而定。如:一般规定檐步架均为五举(即步架举高与步架长度之比为5/10)。

(二)举折做法

举折是以前后撩檐檩之间的水平距离为总进深B,在前后撩檐枋上皮的连线中点举起1/31/4总进深作为脊檩上皮的高度,叫做举高H。第一步将脊檩上皮与了檐枋上皮连一直线,自脊檩而下,第二檩缝折下H/10,得上平檩上皮位置。第二步将上平檩上皮与撩檐枋上皮连直线,第二檩缝依前法折下H/20,第三檩依前法折下H/40,依此类推。

   2举折的区别

     1)、举架先确定步架距离;举折应先确定步架距离和整个举架高度

     2)、举架先从檐檩开始,自下而上;举折从脊檩开始,自上而下。

     3)、举架每个步架高跨比为整数或(整数加0.5)整个高跨比一般不会为整数;举折每个步架高跨比不为整数,整个高跨比为整数。

     4)、举架折线一次完成;举折不能一次完成。

 

 



·上一条:壁雍仿古建筑
·下一条:北塘古镇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