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起源与发展


四合院的产生早在商周时期就开始产生了,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以及不断发展逐渐形成较为稳定的“天人合一”的居住形态。这种住宅的主要特点是与外界有着一定距离的合院建筑组群,无论是规模大小,它首先给人们以封闭感、安全感。对外是排斥的、抗拒的,对内是收敛的、围合的。无论是层层包围的皇宫大院,还是普通贫民的三合院、四合院的天井院落,就算是只建一幢房屋,往往也会将其以院墙围合起来。这种小环境符合人们安居乐业的心理要求,从整体来看,每个院落仅是单一的、独立的个体;而就美一个院落来看,它又是凝聚、团结的象征。正式由于如此的住宅形式特点,四合院成为中国许多地区共同采用的住宅形式。

四合院围合式建筑在中国广阔的地区,被人们所广泛采用的主要居住形式,来源于三个基本方面:

1、 人们自身的防御能力是天生的,同样,在住宅方面处于防御能力或居住安全的考虑与要求;保持了住宅所需要的私密性和家庭生活所需要的安宁。居住的安全是建筑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建筑最初的缘由之一。方形或长方形建筑,犹如一座坚固厚实的堡垒,围绕中心庭院构建,内部住房层层叠叠,外部严实如铜墙铁壁,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实际作用上都具有防范外来侵害、保证安全的效应。

2、 中国传统血缘宗族关系的影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在使用上能满足中国封建父权统治、男尊女卑、主仆有别的家庭伦理秩序的要求。

3、 最后是生活的方便,四合院居住功能是非常具有合理性。相同的文化塑造了一个形制相仿的居住形态。以与人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住宅为例,民居住宅往往以合院组合建成,北方合院中有“南房朝北不好住人,东西厢房也不是好的朝向”的说法,因此唯一适合住人的便是正房(即北房)。同时不仅将北房作为主卧室,还将会客、祭祀的场所都设在北房,提升了正房的地位,不过,居住使用率却降低了。但是在组合序列空间上,却又往往借助于大门、影壁、游廊、庭院,再到正房、正厅、内房或至后院,让人感到空间序列井井有条,尺度适宜,且利于人们的使用与日常活动。

一种围合式建筑,从地区差异角度分析,主要是受到地形、日照等环境的影响。所以,这种“凝固式的音乐”更多的是对一个地区或民族精神哲理方面的折射,从而不单单是一种生存的需要,同时反映一个建筑的时代特点与特征。四合院建筑文化就是对当代的自然社会环境的体现,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放映。



·上一条:四合院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下一条:江南古建筑大木及椽望构造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