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的特殊性


中国古代建筑类型:
1、功能分类:宫殿、城防、寺庙、坛庙、祠堂、会馆、民居、桥梁、牌坊
2、建筑形式(单体建筑造型):殿堂、楼阁、亭、台、轩、榭、廊、舫
一、中国古代建筑等级制度
(一)中国古建筑(三段式)台基、屋身、屋顶。
(二)屋顶样式: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盔顶、盝顶、攒尖顶
清代建筑的通则
1、通则(又称通例),是确定建筑各部们尺度、比例所遵循的共同法则。这些法则规定了古建筑

各部位之间的大的比例关系和尺度关系。它是使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持统一风格的很关键很重要

的原则。
清式建筑的通则主要涉及以下各方面:面宽与进深,柱高与往径,面宽与柱高,收分与侧脚,上

出与下出,步架与举架,台明高度,歇山收山,庑殿推山,建筑物各部构件的权衡比例关系。
2、 面宽与进深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以长方形为最普遍,一座长方形建筑,在平面上都有两种尺度,即它的宽与深。

其中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如一栋三间北房,它的东西方向为宽,南北方向为深。单体建筑又是

由最基本的单元“间”组成的。每四棵柱子围成一间,一间的宽为“面宽”,又称“面阔”,深

为“进深”。若干个单间面宽之和组成一栋建筑的总面宽,称为“通面宽”;若干个单间的进深

则组成一座单体建筑的通进深。
古建筑面宽(指明间面宽)的确定要考过虑到许多方面的国素,即要考虑实际需要(即所谓适用

的原则),又要考虑实际可能(如木材长短、径寸等因素),并要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在

古代,明间面宽的确定还要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在考虑面宽时,必须使用门口尺寸符合门尺上

“官”“禄”“财”“义”等吉字的尺寸。次间面宽酌减,一般为明间的8/10,或按实际需要确定。
3、 柱高与柱径
古建筑柱子的高度与直径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柱高与面宽也有一定比例。小式建筑,如长檩或

六檩小式,明间面宽与柱高的比例为10:8,即通常所谓面宽一丈,柱高八尺。柱高与柱径的比例

为11:1。如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规定:“凡檐柱以面阔十分之八定高,以十分之七(应为百

分之七)定径寸。如面阔一丈一尺,得柱高八尺八寸,径七寸七分。”五檩、四檩小式建筑,面

阔与柱高之比为10:7。根椐这些规定,就可以进行推算,已知面宽可以求出柱高,知柱高可以求

出柱径。相反,已知柱高、柱径也可以推算出面阔。
4、 收分、侧脚
中国古建筑圆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除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

圆柱体,而是根部(柱脚、柱根)略粗,顶部(柱头)略细。这种根部粗、顶部细的作法,称为

“收溜”,又称“收分”。要柱做出收分,既稳定又轻七,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各式建筑收分的

大小一般为柱高的1/100,如柱高3米,收分为3厘米,假定柱根为27厘米,那么,柱头收分后直

径为24厘米。大式建筑柱子的收分,《营造算例》规定为7/1000。
5、 上出、下出(出水、回水)
中国古建筑出檐出檐深远,其出檐大小也有尺寸规定。清式则例规定:小式房座,以檐檩中至飞

檐椽外皮(如无飞檐至老檐椽头外皮)的水平距离为出檐尺寸,称为“上檐出”,简称“上出”,

由于屋檐向下流水,故上檐出又形象地被称为“出水”。无斗拱或小式建筑上檐出尺寸定为檐柱

高的3/10,如檐柱高3米,则上檐出尺寸分为三等份,其中檐椽出头占2份,飞椽出头占一份。
中国古建筑都是建在台基之上的,台基露出地面部分称为台明,小式房座台明高为柱高的1/5或柱

径的2倍。台明由檐柱中向外延出的部分为台明出沿,对应屋顶的上出檐,又称为“下出”,下

出尺寸,小式做法定为上出檐的4/5或檐柱径的2倍,大式做法的台明高台明上皮至挑尖梁下皮高

的1/4。大式台明出沿为上出檐的3/4。
古建筑的上出大于下出,二者之间有一段尺度差,这段差叫“回水”,回水的作用在于保证屋檐

流下的水不会浇在台明上,从而起到保护柱根、墙身免受雨水侵蚀的作用。
6、 步架、举架
步架:清式古建筑木构架中,相邻两檩中-中的水平距离称为步架。步架依位置不同可分为廊步

(或檐步)、金步、脊步等。如果是双脊檩卷棚建筑,最上面居中一步则称为“顶步”。在同

一幢建筑中,除廊步(或檐步)和顶步在尺度上有所变化外,其余各步架尺寸基本是相同的。小

式廊步架一般为4D-5D,金脊各步一般为4D,顶步架尺寸一般都小于金步架尺寸,以四檩卷棚为

例,确定顶步架尺寸的方法一般是:将四架梁两端檩中尺寸均分五等份,顶步架占一份,檐步架

各占二份,顶步架尺寸最小不应小于2D,最大不应大于3D,在这个范围内可以调整。
举架:所谓举架,指木构架相邻两檩中-中的垂直距离(举高)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清代建筑常用举架有五举、六五举、七五举、九举等等。表示举高与步架之比为0.5,0.65,0.75,0.9等等。

清式做法的檐步(或廊步),一般定为五举,称为“五举拿头”。小式房屋或园林亭榭,檐步

也有采用四五举或五五举的,要视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小式房脊步一般不超过八五举。大式建

筑脊步一般不超过十举,古建筑屋面举架的变化决定着屋面曲线的优劣,所以在运用举架时应

十分讲究,要注意屋面曲线的效果,使其自然和缓。千百年来,古建筑匠师们在举架运用上已

积累了一套成功经验,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程式。如小式五檩房,一般为檐步五举、脊步七举。

七檩房,各步分别为五举、六五举、八五举等等。大式建筑各步可依次为五举、六五举、

七五举、九举等。
(三)斗拱
十一踩、九踩、七踩、五踩、三踩
(四)屋顶装饰
屋顶走兽数量
(五)台基
台基样式与踏跺步数多少
(六)开间数
九间(十一间)、七间、五间、三间
(七)瓦作
黄色琉璃瓦、绿色琉璃瓦、蓝色琉璃瓦、黑色琉璃瓦、紫色琉璃瓦、肖割瓦、
1、黄色琉璃瓦--适用于皇家建筑、中国的文庙建筑
2、绿色琉璃瓦--王府建筑
3、蓝色琉璃瓦--皇家园林建筑或郡王府建筑
4、黑色琉璃瓦--风水建筑
青色筒瓦、蝴蝶瓦
(八)色彩
黄色、红色、绿色、蓝色
彩画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明清建筑房屋不可僭越政府规定的等级制度。

 

二、平面布局的特殊性
1、单体建筑布局:九间(十一间)、七间、五间、三间
2、古建筑群体平面布局一定是围绕一个“合”院的形式进行平面设计。
以庭院为中心的设计思想是中国传统建筑组合形态的核心。庭院是各房间的交通枢纽,也是封闭的

露天活动场所,它是房屋、特别是檐廊、敞厅的延伸或补充。庭院被围合在四周房屋的中心,是中

国建筑的一种典型的平面布局形式。庭院的“虚”与房屋的“实”形成对比。在中国建筑文化的虚

、实观念中,对“虚”的重视又突出了庭院在建筑中的重要性。建筑庭院的空间往往被视为“气”

,上部开口与宇宙相连;一侧开门,与另一空间相对。经过院落,才能进入堂房,气宇相通。因此

,传统的“风水”原理,如“藏风聚气”、“气口”等说法,都是与庭院有直接关系的,由此可见

,庭院在中国传统建筑组合形态中的重要性。
    庭院组合形态往往以庭院为中心,以中轴对称的平面形制安排建筑。确定中轴线并以中轴线为

基准,设置成左右对称的布局,在平面基础上组织建筑要比其它方式显得容易,而且也符合几何美

学的平衡原则 ,具有故此不失彼的优势。此外,建筑平面布局的对称也与房屋厅堂的对称设置有异

曲同工之妙,厅堂的“厅”往往与整体建筑的庭院都有相当开敞的共同特性,而庭院两侧的厢房、

为室,与正房厅堂两端相对封闭的侧室的风格则极为相似。空间布局由内到外,分出层次,虚实有

致。 在合院建筑群中横向左右大致对称,纵向则明显突出着轴线 意味。主要建筑物如厅堂、长辈

住房等通常排列在中轴线上,附属房则位居次轴线上,中轴排列的方式通常是“前公后私” 、

“前下后上” ,下房和外房在前,主房在后 ,如果有私人住房,则往往位居于后。
3、立面布局的特殊性
① 庑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盔顶、盝顶、攒尖顶。
② 单体建筑样式较少。
然而,群体建筑利用地形组合成千变万化建筑群。多考虑群体建筑的多样新、内容的丰富性。
三、中国古代建筑规范的特殊性
1、建筑设计要满足建筑的规范。然而,古建筑在许多方面没有办法满足建筑规范的要求。比如:

古建筑庭院之中,消防车是无法形式进去的,不能满足建筑防火规范的要求。尽可能采取其它的

保护手段用以解决。比如:采用增加消防栓,安装水管起到防火的作用。
2、设计古村落保护街区等,要考虑古建筑的一系列的配套安全、防火等的要求。主要是对于

“人”的安全防火意识教育。不得随便吸烟、不得随便使用明火。
四、中国古代建筑材料的特殊性
1、中国古建筑材料的使用是在某种程度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中国古建筑材料的使用都是

采用木材;仿古建筑有使用混凝土构造的材料。其它材料是不采用的。
2、现代在修复一些古建筑时,在门窗方面需要满足室内的保温问题。为此,采用现代的新型材料。

但是,绝不能破坏古建筑的外观的面貌。要保持中国古建筑整体的风格与造型的特点。所以,在

使用现代材料运用于古建筑时需要考虑建筑传统的风貌与古建筑的特殊性。
3、新材料使用范例:湘雅医院--红楼、北京大学红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美国著名建筑大师:墨菲)。
五、中国南北方古建筑特点
1、北方:四合院、三合院(合院)
      单体建筑一般都是独立的建筑
2、南方:天井(合院)
      四周建筑围合连在一起,围合一个天井。
六、平面布局
(一)、“间”的组合
1、若干栋建筑组成庭院,若干庭院组成建筑群。宁波--天一阁
2、一层六开间,二层一开间。此阁楼设计采取(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特殊设计。

(中间一根柱子)
(二)、中国南北方古建筑轴线特点
1、中国建筑以轴线控制建筑布局。通过轴线之延伸形成“进”的庭院(每一进院落都有单体

建筑“四面围合”而成的院落)
2、有纵轴线也有并列纵轴线。比如:故宫就是并列三条纵轴线。南方广州的陈家祠也是并列

三条纵轴线。
3、横轴线--就是由一个院落,沿着横向的轴线向左右延伸。
(三)园林布局
    中国园林布局一般没有中轴线,园林建筑是有中轴线的。所以,在一座园林中间不能只设计

单纯的园林,还要设计建筑与园林相配合。(也就是说,当设计一处景观时,切不可全部设计成

不规则布局。之间要有规则布局的建筑。)
1、中国皇家园林崇尚“蓬莱仙岛”“东海之上有神山,山上常住有神仙”。其主要目的就是向往“长生不老”。
2、近代园林尊崇的“三山五园”“一池三山”自康熙至乾隆朝兴盛的园林形式。
3、皇家园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园林是很大的。然而,江南私家园林收到土地的限制

(买地经费),所以园林就不可能太大的原因。
合院与天井
(四)天井的大小是由南北方的气候决定的。
1、北方由于冬季较为寒冷、干燥、夏季少雨。为此,尽可能把院落做的宽敞一些,更多的吸

收阳光保暖。
2、南方建筑的屋顶围合成一个很小的天井。四周较大的屋顶主要功能是遮挡雨水,南方气候

温和。不用把院子做的很大用以采取阳光。这个天井的功能:采光、通风、遮挡雨水。
3、北方--坎(阴);院子大,更多吸纳阳光。(吸纳阳气)。
① 北方--坎(阴);院子天井大(吸纳阳气)=阴中而抱阳
② 南方--离(阳);院子天井小(屋顶下阴)=阳中有阴
七、中国古建筑南北风格
1、北方建筑风格:质朴厚重;南方建筑风格:轻巧精致。
南北方建筑翼角起翘;北方建筑翼角起翘--缓(现实性);南方建筑翼角起  
翘--高;(浪漫主义)
2、北方建筑厚重轻巧(封闭),主要功能--保暖。南方建筑,门窗较大(开敞)

(透空)主要功能--通风。
3、北方文化(诗经)讲述是现实主义的;南方文化(楚文化)讲述浪漫主义的。
八、中国古建筑整体比例关系
1、面阔:中国古建筑绝大多数是面阔方向为正面。开间多少决定建筑的总共长度。

(日本古建筑:面阔方向为--平入。山花面方向叫--妻入)
2、进深:进深大小决定屋面高低。
3、由于功能的需要,进深要加大。中国古代古建筑就在原有的单体建筑的前面,增加一个

建筑--这就是(勾连搭做法)一殿一卷做法(前面轩廊后为殿)。
九、屋顶造型的推山与收山
1、推山法(用于庑殿建筑),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山面向外推出,使得正脊加长,两山面变

得更为陡峻(山面弧形加大与正面弧度同行,所采用的一种传统做法)
2、收山法(用于歇山建筑),
十、视线分析
1、古建筑设计是要在设计之前要做认真、仔细的建筑宽、高的视线分析。视线分析,要考

虑到古建筑的宽与高的比例关系。同时,要考虑建筑物与人们观赏的最佳效果。当设计一个

古建筑时,需要在一定远的距离要能看到古建筑的全貌。如果,在一定的距离位置上看不到

建筑之全貌时,这个建筑设计是失败的。
2、人与建筑物越远,视线夹角越小对建筑物全貌看到的最清楚。
十一、中国古建筑等级样式
1、庑殿顶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建筑样式。
   开间等级:开间十一开间、九开间、七开间、五开间、三开间
2、歇山顶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次于庑殿顶的建筑样式。
3、悬山顶古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等级次于歇山顶的建筑样式。
4、硬山建筑,古建筑等级次于悬山顶的建筑样式。
   包括:南方封火山墙硬山建筑。(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建筑样式)
5、卷棚硬山建筑。
6、盔顶建筑,类建筑形式多用于,阁楼、塔(塔林)等的顶部(南方居多)。
7、盝顶
8、攒尖顶式建筑,多用于园林“点景”。
十二、中国大木结构古建筑
1、抬梁式(叠梁式)
① 抬梁式建筑,柱与柱之间的跨度较大,可以满足室内较大空间的需要。
② 抬梁式建筑,较为废材料。(适合用于大型建筑)
③ 北方地区古建筑,多数是抬梁式建筑样式。
2、穿斗式建筑(一榀屋架)
① 穿斗式建筑与抬梁式建筑。承载屋架的桁与檩下有一构建“枋”。
② “枋”是穿斗式木架的连接拉力的基本构建。
③ 穿斗式建筑结构的柱子,落地较多不适合较大型的殿堂,落地柱子影响殿堂内部空间的

利用。为此,在建造较大建筑时,采用抬梁式做法。能满足室内空间的利用。穿斗式建筑适

合于民居的室内多房间分割与利用。
出挑
① 斗拱出挑(宫殿檐口出挑)
② 叠涩出挑(北方建筑后檐墙)
③ 南式 挑枋出挑、七字出挑(南方民居)。
④ 吊脚楼,穿斗式木结构最适合制作--吊脚楼(干栏式建筑)七字出挑。
3、井干式
① 井干式(东北的--木科楞)
4、攒尖式(伞架式)
5、斜梁式(近似-人字架) 此种结构形式较为古老,例如:在湖南的湘西、湘西南、湘南的

瑶族、苗族少数民族还在使用这种结构方法。斜梁式屋架做法与西方的坡屋顶内的人字结构,

有异曲同工之妙。
6、砖石拱券结构
① 赵州桥
② 墓穴地宫的拱券构造。无梁殿:天坛斋宫。资料 
7、筒体结构
①筒体结构是将剪力墙或密柱框架集中到房屋的内部和外围而形成的空间封闭式的筒体。其

特点是剪力墙集中而获得较大的自由分割空间,多用于写字楼建筑。
8、墙承重结构(山墙搁檩)
① 简单屋架形式,直接在山墙上面搭放“檩”。不需要木柱的屋架,节省了许多木材及工

料成本。
② 这种建造房屋的方法是靠墙壁(山墙)来承重屋面整体何在、重量,适合于普通的民居

建筑使用。
小结:
关于古建筑结构形式中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之外。还有中国民居中常见的攒尖式(伞

架式)、斜梁式、筒体结构、墙承重结构(山墙搁檩)等结构形式与方法。这就需要,在设

计房屋建筑之时,我们要考虑、选择那种建筑构造形式较为适用于你设计的建筑房屋。在这

之间要了解建筑构造的特点。从而,准确的适用。
选择结构方式的适用性,是准确解决建筑外形、举折、建筑比例原则、屋面构造美观性。也

是我们古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一条:江苏阁楼设计施工案例
·下一条:古建筑设计施工案例之一